一、廣州醫科大學概況
廣州醫科大學創辦于1958年,是一所以醫學為優勢和特色,開展博士、碩士、本科多層次人才培養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一流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隊伍由“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院士領銜,匯聚了兩院院士、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一批優秀教師。
一流學科水平:
學校臨床醫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0個學科(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免疫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微生物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材料科學、化學)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前1‰。擁有24個國家級臨床(中醫)重點???、94個省級臨床(中醫)重點???,其中呼吸科排名全國第一、變態反應排名全國第三、小兒外科排名全國第四、胸外科排名全國第五、小兒內科排名全國第六、精神醫學排名全國第六。
一流創新平臺:
學校設25個教學機構、27個研究機構、14所附屬醫院。擁有1個國家醫學中心、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培育基地、32個市(廳)級重點實驗室。學校與法國諾貝爾獎獲得者朱爾斯·霍夫曼教授深入合作,建立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和111引智基地;與廣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研究機構都有良好的合作基礎。
一流社會服務:
半個多世紀的薪火相傳,學校形成了以“艱苦創業、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廣醫人精神和“勇于擔當的家國情懷、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追求卓越的人生態度”的南山精神為核心的廣醫精神文化,確立了“德術兼修、醫文相融、師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在人才培養、科研醫療等方面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緊密互動,并在抗擊非典、亞運醫療服務、埃博拉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公共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誠聘對象及條件
“南山學者”崗位分為自然科學、臨床-基礎雙棲、人文社科三類,包含頂尖人才、杰出人才、優秀人才、骨干人才四個層次。
(一)頂尖人才:具有戰略科學家思維,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重要貢獻,取得國際社會公認的成就,具有帶領本學科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能力。
(二)杰出人才:原則上年齡不超過55周歲,在其學術領域具有突出貢獻,對本學科、專業和學術研究工作有創新性構想,具有制定本學科、專業發展規劃的能力,具有帶領本學科或專業達到或保持國際領先水平的能力。
(三)優秀人才:原則上不超過42周歲(臨床-基礎雙棲、社會科學人才不超過50周歲)在其學術領域具有較突出貢獻,對本學科、專業和學術研究工作有創新性構想,具有制定本學科、專業發展規劃的能力,具有帶領本學科或專業達到或保持國內一流水平的能力。
(四)骨干人才: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臨床-基礎雙棲、社會科學人才不超過42周歲),有卓越潛力和創新能力成為獨立PI或團隊骨干成員,并取得突出成績。
注:臨床-基礎雙棲類人才是指兼具精湛的臨床技能和一定基礎研究水平的復合型人才。
三、支持措施
(一)待遇
1.有競爭性的薪酬待遇,年薪60-120萬元;
2.提供安家費及住房貨幣化補貼150-300萬元(不含政府其他政策支持部分);
3.配備充足的科研經費,自然科學類300-800萬元,臨床-基礎雙棲類150-400萬元,人文社科類40-150萬元;
4.人力資源和科研基礎設施保障;
5.條件特別優秀者,上述引進待遇還可做相應比例的上??;
6.第一聘期期滿考核合格,可申請廣州市事業單位編制。
(二)資源配置
研究生導師資格;優質研究生資源;良好的科研平臺和辦公、科研空間。
(三)其他服務保障
購房補貼、繳納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享受相應福利待遇;優質的醫療服務保障。
四、引進學科需求
優先引進學科 | |
一級學科 | 下屬學科方向 |
臨床醫學 | 呼吸病學、神經病學、感染病學、變態反應學、泌尿外科學、胸外科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腫瘤學、重癥醫學、心血管病學、急診醫學、康復醫學等 |
重點引進學科 | |
一級學科 | 下屬學科方向 |
基礎醫學 | 腫瘤學、蛋白酶體修飾與降解、神經科學、免疫學、血管醫學 |
藥學 | 藥理學、藥物化學、藥劑學、微生物與生化制藥、藥物分析學、臨床藥學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衛生毒理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
生物醫學工程 | 生物醫學材料、醫學信息與影像、智能醫療電子 |
生物學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生物信息學 |
其他引進學科 | |
馬克思主義理論、口腔醫學、護理學、醫學技術、中醫學、中西醫結合、心理學 |
五、應聘方式
應聘者將本人簡歷、獲獎證書等材料發送至發展規劃處郵箱(nsxz@gzhmu.edu.cn)。
發送郵件主題格式為:姓名+應聘學科及學科方向。
聯系人:李老師、張老師
郵箱:nsxz@gzhmu.edu.cn
聯系電話:+86-20-83079248、+86-20-37103542
廣州醫科大學官方網站:https://www.gzhmu.edu.cn